技术文章
当前位置:首页
技术文章
3-11
摘要:通过对反渗透(RO)后接电去离子(EDI)过程的实验研究,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EDI过程产水水质的影响,探讨了EDI过程去离子的*操作参数,同时还考察了EDI产水过程的稳定性。实验表明,EDI过程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,并能获得高质量的纯水。同时还发现,提高EDI膜堆的操作电流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纯水;进入EDI膜堆的原水电导率越低,EDI的产水水质就越好;适当提高EDI膜堆水回收率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产水;适当提高EDI原水的温度对发挥EDI脱盐效果,获得高质量的纯水有利。关键...
查看更多3-11
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、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,三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,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。本报告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液体分离膜的应用现状、进展和发展趋势。1.反渗透膜的应用现状在各种膜分离技术中,反渗透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应用zui成功、发展zui快、普及zui广的一种,估计自1995年以来,反渗透膜的使用量每年平均递增20%,根据保守的统计,1999年工业反渗透膜元件的市场供应量为8英寸膜一万六千支,4英寸膜二万六千支。2000年的市场更...
查看更多3-11
微滤和超滤截留的微粒子不形成滤饼,仍以溶质的形式保留在滤余液中。分离的性能决定于膜上微孔的尺寸和形状。微滤膜常为均匀的多孔膜,孔道曲折,通常直接用测得的平均孔径来表示其截留特性。它的孔径分布较广,由0.02~10μm,膜厚50~250μm。超滤膜由表面活性层和支撑层两层组成,表面活性层很薄,厚度0.1~1.5μm,有孔径为1~20nm的微孔,孔径较均匀,排列有序。支撑层厚度200~250μm,支撑着表面活性层,使膜有足够的强度,能承受压力。支撑层疏松、孔径大、流通阻力小。超滤...
查看更多3-11
3-11